我院黄传河、杜博、刘华俊老师获2019年学校教师节表彰-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学院新闻

我院黄传河、杜博、刘华俊老师获2019年学校教师节表彰

发布时间:2019-09-11     浏览量:

9月10日,学校在人文馆主厅举行教师节庆祝大会,以“庆祝新中国七十华诞,弘扬新时代尊师风尚”为主题,表彰在师德师风、教学、科研、育人等方面作出突出成绩的优秀教职工。

我院黄传河教授荣获武汉大学2018-2019年度“师德标兵”称号;杜博教授荣获第十三届“武汉大学杰出青年(教职工)”称号;黄传河、刘华俊老师荣获武汉大学第十三届“尊师爱学——我最喜爱的十佳优秀教师”暨“武汉大学第二届査全性教授1977奖教金”并接受表彰。

黄传河2_副本.jpg

黄传河教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三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干好教学这个“良心活”,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他言传身教关爱学生,长年节假日期间与学生奋战在科研第一线,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教师之乐莫过于“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课堂上严肃活泼,课堂下亦师亦友”是黄传河所有学生的共同感受。从教31年以来,他呕心沥血于学生成长成才,投入大量的时间培养学生,长年把办公室当成家,无论是周末、节假日还是寒暑假,都能在办公室或实验室见到黄老师的身影,同学们戏称黄老师不在学院就在来学院的路上。几年间,黄老师也曾因故两次骨折,在稍微好转时,仍然拄着拐杖、绑着护腰带坚持工作,及时完成所负责的重要工作。因胃大部切除手术留下影响,近几年,同事们时常发现黄老师胃痛,都劝他注意身体,多留点时间休息,但他仍然坚持花大量时间与学生们在一起,对学生言传身教排忧解惑,一刻都不停歇。

黄传河教授作为全国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物联网工程专业研究专家组核心成员、武汉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负责人,共同确立了物联网工程专业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作为主要起草人,编写了《高等学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发展战略暨专业规范(试行)》和《高等学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试行)》,并起草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物联网专业的内容,组织编著了三门核心课程的教材,参与了全国师资导教工作,为解决专业建设标准和人才培养规格“从无到有”的问题、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如何融合产业技术的问题、教师知识结构不能胜任专业教学要求的问题、产学研协同的实践教学基地严重不足的问题,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建设作出了贡献。

黄传河教授长年坚守在前沿创新领域的研究工作,多年来,发表了160多篇论。他更坚持做有用的科研,带领研究生一道,把科学研究与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结合起来,为合作方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既有理论性又有应用价值的问题,申请了十几项发明专利。与华为、中国电信、神海航运科技等公司的合作,不仅使自己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挑战性的项目,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和脚踏实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的能力和意识,也为合作方创造了价值。

黄传河教授爱岗敬业三十一载,言传身教培养出了一批有视野、敢创业、能创新、有技能、懂市场的优秀毕业生,为我国计算机行业的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外表温文尔雅而淡泊名利的黄传河老师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其独具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为广大师生所称道。

杜博教授主要从事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五年主持和参与相关纵向研究课题3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军委科技委创新特区项目1项、教育部总装备部联合基金1项、973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出版著作1部,发表SCI论文共计110篇,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61篇(包含二区以上43篇、IEEE长文26篇,CCF A类论文15篇),论文总被引用4500次(Google Scholar, H-index=32),SCI总他引2117次,ESI高引论文11篇,ESI热点论文6篇。申请/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0项,其中授权12项、转让2项。荣获国际计算机学会学术新星奖“2015 ACM Rising Star Award”,被评选为“IEEE Best Reviewer”,入选“全国博士后特别资助计划”、湖北省“优秀博士后资助基金”、“武汉市晨光青年科技人才计划”等人才计划。获得人工智能顶会IJCAI2018杰出论文奖(CCF A类),为我校首次在人工智能世界级顶会上取得学术奖励;数据挖掘顶会IEEE ICDM2018最佳论文奖(CCF B类);高维图像信号处理顶会IEEE WHISPERS2018最佳论文奖。

杜博教授自留校任教以来,本着教学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承担了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多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尤其是首次承担多门武大首届计算机弘毅班的教学任务。在承担弘毅班多媒体技术课程时,主动通过双语教学,拓宽教学范围、增加前沿学术知识内容,引领学生在本科专业课期间就对本专业前沿方向有较深理解,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引领学生较早开始承担科研学习任务。为了讲好一门编码的课程,杜博教授将ACM MM大会近五年来的相关论文全部阅读并归类,引导学生学习顶级会议的最新论文,勇于挑战现有方法的缺陷,在杜老师的教导下,弘毅班同学学习前沿理论蔚然成风,2014年杜博教授任课的弘毅班有超过5名同学都进入美国知名大学攻读多媒体相关方向的博士。

杜博教授在担任本科班级导师时,密切联系学生、倾听学生声音、为学生的发展出谋划策、帮助学生排忧解难。通过开大班会和单独谈心等方式,跟大学新生沟通交流,通过生动的例子告诉学生学好计算机专业必定大有所为。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杜博教授抱有强烈的“身正为师”的理念,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并力图将德育贯彻到自己对研究生的培养中去。其所培养的研究生,诚实守信、谦和待人、勤勉持恒。杜老师坚信,人格健全,专业精湛,研究之路才能长久。

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方法解决计算视觉中的高维数据处理问题,是国际上的一个难点领域,杜博教授瞄准这个难题,多年来艰苦攻关,不怕挫折,同时向国际同行请教,学以致用,终于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方法,系统化地解决了这个学术难题,并在国际上取得了较大的影响力。近年来,杜博教授主要从事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五年主持和参与相关纵向研究课题30余项。

作为科研人员,他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作为教育使者,他教书育人,不求回报;

作为导师,他谦逊温暖,谆谆教导。

温和的笑脸,凝结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心;

高尚坚韧的人格魅力,沉淀为精神的沃土。

在众人聚焦的舞台上,他以刀尖曼舞者的谨慎、稳重和娴熟,演绎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真谛。

刘华俊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深度学习、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虚拟现实技术、人体动画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多项;参与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产业部项目、湖北省审计厅大数据项目、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多项。曾获湖北省第六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组二等奖,获武汉大学第八界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连续两届获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青年教师2018年、2016年教学竞赛第一名,获武汉大学2018年、2017年本科教学业绩奖,主讲课程:《操作系统原理》、《智能问题求解方法》、《计算思维导论》、《高级人工智能》、《程序设计训练》、《计算机导论》等多门课程。讲课启发性强、细致透彻、重难点突出,深受学生喜欢。

刘华俊老师说上好一门课一直是武汉大学对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当提到计算机学科的时候,大家往往比较容易想到“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网络安全”等充满科技感和现代感的词汇,人们都会觉得计算机学科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从外部看来,计算机学科是非常酷炫的,但是,在这些科技感的表现背后,其实是一个又一个朴实却又科学的基础原理完美地支撑。因此,当你真正深入去了解《操作系统原理》这门课时,你会发现它其实是一门类似于数学的基础学科,带你深入剖析和探索许多应用背后的基本原理。《操作系统原理》课程的整体内容中充满了推理、分析和运算等看起来相对比较枯燥、乏味而又难弄的教学内容。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清晰明了进行原理的剖析,让这门基础课程的讲授真正地做到“深入浅出”,是课程设计中的重难点。针对重难点知识,他的解决方案是尽量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来进行对比分析,即让学生感觉知识的原理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点内容,并能够从自己的生活出发,举一反三,内化吸收。

在教学过程中,他一直从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每个知识点的教学都会从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出发,分析背后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技术发展的推进过程和思路。强逻辑的知识串联讲解手段和贯穿始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科学精神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因此,整个教学的过程不仅打破了计算机领域学科价值的局限,而且定位到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上。这种教学理念不仅在学校和省里的教学竞赛中得到了体现,而且获得了国赛指导老师的高度认可。

我院将通过本次表彰进一步弘扬高尚师德,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不断提升我院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强学院师德师风建设,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微信图片_20190911112039.jpg微信图片_20190911112016.jpg微信图片_20190911112012.jpg

供稿:舒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