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韩梦雅)1月18日,武汉大学牵头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育健康及妇女儿童健康保障”专项中的“基于孕期筛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构性出生缺陷早期诊断与干预研究”项目,在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成功举办了2024年度项目进展交流会。此次会议由计算机学院许永超教授主持,项目各课题负责人及团队成员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
杜博教授首先进行了项目整体的年度进展汇报,简要回顾了项目的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详细介绍了项目组2024年度取得的重要进展。代表性成果包括:课题一完成了大规模多模态孕期筛查数据集、规范化数据处理平台和孕期筛查大数据知识图谱的建设;课题二构建了中文医学语言大模型、超声影像智能测量多模态大模型以及心脏结构畸形智能诊断大模型;课题三揭示了神经发育障碍的分子机制,采用纳米孔技术精细描绘胎儿转录组;课题四发现了先天性主动脉狭窄、脑积水及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致病机制;课题五构建了病案信息管理平台,并出台了《肺动脉闭锁胎儿心脏介入治疗》专家共识。杜教授强调在2025年将进一步收集更多中心的数据,继续优化多模态大模型,完善病案信息管理平台,推动胎儿结构性畸形的早期智能诊断平台建设。随后,各课题组长和技术骨干分别就各自课题的年度进展进行了详细汇报。
在项目和课题汇报结束后,项目组在项目网站(http://fetusgpt.whu.edu.cn/)发布了胎儿超声影像智能测量多模态大模型以及结构畸形智能诊断大模型系统,并演示了系统如何通过图像输入和提问生成文本描述、生物测量及诊断结果。项目组还邀请成员进行测试并提供反馈,以便后续优化系统。
在项目交流环节,与会人员围绕数据收集与共享、模型的临床验证和跨学科合作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本次进展交流会为项目的下一阶段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项目组将继续紧密合作,推动结构性出生缺陷早期智能诊断与干预的研究。
最后,杜博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充分肯定了项目团队在过去一年中的成绩,并鼓励大家继续努力,加强沟通与协作,推动项目取得更大成果。同时,他对未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期望:一是加强跨学科合作,推进数据收集与处理规范化;二是加快经费执行进度,确保科研任务顺利完成;三是深化与医院及产业界的合作,推动胎儿先天性结构畸形智能早期诊断平台建设,推动AI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为我国结构性出生缺陷的早期诊断与干预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