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院举办上半年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培训-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学院新闻

计算机学院举办上半年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培训

发布时间:2025-04-27     浏览量:

近日,计算机学院分党校举办上半年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线下专题培训,近260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及预备党员参加学习培训。

本次培训,党委书记边金鸾、纪委书记杨晓岚、党委副书记高卫松分别以《思想入党行动入党》《学党纪党规做遵规守纪先锋》《严守若干准则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学习政治纪律提高政治能力》等主题开展集中授课,并组织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章党规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等,指导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系统了解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员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此次培训,在线下集中培训和线上必修课程学习基础上,分党校还组织学员到保密学院和校史展览馆参加社会实践,以及围绕“我心中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主题进行分组研讨。通过多种形式、内涵丰富的系列培训活动,教育引导学员提升党性修养、践行使命担当。

附:发展对象心得2篇

守纪律强信念,在数字浪潮中淬炼红色初心

今天参加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发展对象培训,高书记对《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深刻阐释与杨书记关于严肃政治纪律的谆谆教导,犹如在代码世界中点亮了一盏指路明灯。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对象,我深刻认识到:在数字化浪潮奔涌的新时代,青年科技工作者更需要以严明的政治纪律为"防火墙",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操作系统",在数字中国建设中书写红色初心。

1.准则如算法,校准人生运行轨迹

高书记系统解读的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让我联想到程序设计的底层逻辑。正如"程序=数据结构+算法"的经典公式,共产党员的成长同样需要明确的价值数据结构和严格的行为算法。当听到"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准则要求时,我联想到分布式系统中的共识算法——只有每个节点与中央处理器保持同步,整个系统才能高效运转。这启示我们要像设计容错机制般建立政治定力,在思想层面设置"异常检测系统",及时校正认识偏差。

2.纪律即协议,构建可靠网络架构

杨书记关于政治纪律的授课,让我从网络协议的角度获得全新认知。在TCP/IP协议栈中,每个层级都有严格的格式规范和传输标准。党的政治纪律就如同网络传输中的校验机制,确保数据包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当听到"五个必须"的纪律要求时,我想到网络防火墙的访问控制规则。作为未来的科技工作者,我们既要做遵守网络协议的"数据包",更要成为维护纪律防火墙的"安全卫士",在数字空间中筑牢意识形态防线。

3.初心作密钥,加密科技报国征程

将政治理论学习与专业认知相结合,我找到了科技报国的全新坐标。在操作系统设计中,权限管理直接决定系统安全;在区块链技术里,共识机制保障系统可信。这恰如共产党员必须坚持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面对ChatGPT等颠覆性技术带来的伦理挑战,我们更需用党的创新理论构建"道德算法",让人工智能发展始终行驶在正确的轨道上。当高书记讲到"批评与自我批评"时,我想到代码审查机制——唯有持续进行思想"debug",才能保持精神源代码的纯洁性。

培训结束时,仰望着珞珈山的晚霞染红的天空和与之交相辉映的计算机学院大楼,我想起杨书记所说的"纪律是带电的高压线"。在未来的学习科研中,我将以党章为"开发文档",以党纪为"测试用例",把对党的忠诚写入人生代码,用科技创新为民族复兴搭建更强大的"数字基座"。当键盘敲击声与入党誓词共鸣时,我坚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这代青年定能在数字中国建设中谱写属于新时代的红色传奇。

严守初心 奔赴远方——参训研修心得

“同学,你理解的‘政治生活’是什么?”培训伊始,高书记点名提问,作为全场第一位被抽到发言的本科生,我的心脏骤然加速。几秒的怔忡后,我从“政治”二字切入,谈到课堂上的党团学习、网络上的时事讨论都应算作政治生活。话音刚落,又有几位同学被点名,高书记随即补充:政治生活不仅关乎参与,更关乎立场与原则。那一刻,我第一次真切感到——政治生活离我并不遥远,它塑造着我的价值取向,也检验着我的党性修养。

更令我警醒的,是“四项基本原则”之问。被提名的同学支吾片刻才答全,而我在台下竟也一时语塞。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些熟得不能再熟的语句,何以临场却显生疏?我意识到,理论学习若停留在“背得滚瓜烂熟”而非“入脑入心”,关键时刻就会暴露短板。自那以后,我给自己定下微目标:每天花半小时重温党章、准则,遇到时政热点写两百字短评,让思考常新、理论常青。

培训中,高书记还尖锐点出个别同学抱着“当干部=入党直通车”的功利心态。作为23级计算机弘毅班班长、23级自强创业班副班长,我深感这一提醒直指人心——如果动机不纯,服务也就成了作秀。我回想学期初忙着帮同学改课表、对接学院奖助名额的日子,虽然琐碎,却真正体会到“被需要”的充实;也记得深夜陪失眠同学散步时的对话,那句“班长,幸亏有你”让我明白:带头人首先是服务者,而绝不是“特权者”。因此,无论未来是否获批入党,我都要把“为同学和集体办实事”当作本分,把“是否解决了别人的困难”作为衡量自我的标尺。

谈到初心与纪法,高书记用“跑马拉松”作比:有人只为完赛,有人追求PB(个人最好成绩),如果忘了初衷,容易因成绩焦虑而半途放弃。我恰巧在本月完成荆州马拉松半程。起跑前,我给自己设定“配速 5′00″”的小目标;最终以 5′21″ 完赛,虽未如愿,却感到踏实——我享受了坚持到终点的过程。这与党性修炼何其相似:党员干部也应设定更高坐标,但无论成绩如何,都不能迷失服务人民的“原点”。只有心怀长跑者的耐力与定力,才能在人生和事业的赛道上抵达更远方。

研修尾声,杨书记用一组贪腐案例警示我们:破纪往往始于一次“关系饭”、一次“人情请托”。我深知,大学生时代恰是价值观成型的关键期,必须扣好“第一粒扣子”。今后,我将从三件“小事”做起:一是自觉管住“指尖”,慎转不良信息;二是用好班级财务公示栏,让收支公开透明;三是坚持跑步与阅读打卡,用健康作息和精神滋养抵御杂念。

回望这一个月的学习实践、发问与自省,我更加确信: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并非“唱高调”,而是照见初心、淬炼品格的磨刀石。作为新时代青年,我愿以永不懈怠的奔跑姿态,在专业学习上精益求精,在学生工作中脚踏实地,在思想修为上慎独慎微,让忠诚与担当在一次次答问、一场场服务、一次次自我超越中落地生根,为未来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力量。

站在专业学习的立场上回望这次研修,我还获得了一条新的启示:政治素养与技术能力并非两张“平行线”,而是一条“DNA双螺旋”。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我常被算法精度、代码效率所牵引,却忽视了技术背后的价值导向。高书记谈到要做数字中国建设的“筑路人”而非“造墙者”时,我深有感触:面对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我们既要追求创新突破,更要树牢安全可控、以人为本的底线思维。下一阶段,我计划将班集体共建与专业实践结合起来:与校医院合作开发“小病快问”智能问诊小程序,既检验编程所学,也用数据脱敏、隐私保护的合规流程为同学们“守好健康关”;在校级科创项目中引入“开源合规清单”,带领团队把遵纪守法的意识写进每一行代码。唯有把政治纪律镌刻进技术血脉,把人民立场嵌入产品设计,才能在信息化浪潮中既当好奋楫者,更成为清醒的方向盘掌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