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班赴恩施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学院新闻

雷军班赴恩施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21     浏览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青年学子将青春智慧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7月15日至18日,计算机学院党委副书记金娟、本科生工作办公室主任于雅梦、雷军班辅导员胡仲淹带领2024级雷军班30余同学赴湖北恩施,走进田野乡村、走进文化场馆、走进企业车间,开展以青春之我,助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专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探访中硒集团,解锁“硒产业+乡村振兴”融合密码

实践团首站走进恩施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中硒集团参观过程中,讲解员详细介绍了集团的运营模式,从硒产品研发生产再到产业链布局,同学们认真聆听、积极互动交流,深刻理解了“硒产业+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座谈环节,武汉大学恩施校友会会长、中硒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田宗仁校友结合自身创业历程,分享了对硒产业开发与实践的深刻见解,生动讲述了如何将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同时,他寄语在场同学:“要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勇担时代重任,努力成为既有过硬本领,又满怀国家情怀的时代新人。”

 

 

走进白果树,见证武大帮扶下的乡村振兴实践

来到武汉大学驻村帮扶——恩施芭蕉侗族乡白果树村同学们首先来到白果树村委会,参观了由武汉大学对口帮扶援建的珞恩图书馆。在风雨连廊里,武汉大学派驻白果树村第一书记、工作组长钱宏宇老师,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村子的发展现状。从基础设施的完善升级,到生态农业的培育壮大,再到特色产业的开发布局,钱宏宇老师用一个个具体案例,展示了白果树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迈出的坚实步伐。

 

 

参访当地农业科技企业,感受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离开白果树村委会后,实践团前往石榴籽数生慧农科技有限公司。在企业负责人董维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智慧测土生态配肥中心,深入了解基于土壤检测结果定制肥料的精准施肥技术。在现场观摩玉露管家大数据平台时,土壤墒情、虫害预警、气象变化等农业数据的实时监测画面与应用场景直观呈现,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科技在赋能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

 

 

走进金苔香公司的产业基地标准化的茶叶生产车间里,制茶设备有序排列;规模化的种植园区中,茶树郁郁葱葱。企业创始人金岁英创业故事,讲述了一位返乡创业人如何带动村民将生态资源转化为致富动能,生动诠释了产业振兴的内涵。随后,实践团走进润邦恩施玉露博物馆,非遗茶文化扑面而来。从茶叶采摘、制作技艺展示,到恩施玉露茶历史文化讲解,大家沉浸式感受恩施茶文化的深厚底蕴,也看到非遗传承与产业发展的融合潜力。

 

徜徉文化场馆,探寻恩施自然与人文的独特魅力

实践的最后一站是一场文化探寻之旅,实践团先后走进恩施地质公园博物馆、恩施州博物馆以及恩施州非遗馆。在地质公园博物馆,讲解员围绕地质演化、古生物遗迹和矿产资源等主题,通过模型、图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展现了恩施独特的地理位置所孕育的丰富自然资源,让同学们对这片土地的自然禀赋有了全面认识。恩施州博物馆内,一件件承载历史的文物、一幅幅记录变迁的展板,串联起恩施地区从古代到现代的历史沿革,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独特文化,为同学们勾勒出一幅鲜活的民族文化画卷。非遗馆里,国家级非遗项目——恩施民歌龙船调、土家摆手舞、西兰卡普等精彩呈现。同学们或驻足聆听悠扬的歌声,或观看灵动的舞蹈,或欣赏精美的织锦,直观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原来恩施的自然地域与民族文化如此多元且厚重!”同学们的惊叹,道出了对恩施自然与人文价值的由衷认可。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同学们不仅见到了产业兴村、文化活村的生动实践,更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中“校地协同”的力量——从武大对白果树村的技术帮扶,到企业与乡村的利益联结,再到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融合,每一条乡村振兴的路径都凝聚着各方智慧。未来雷军班同学们将带着在恩施实践的所学所感,把对乡村振兴的思考融入专业学习,以科技赋能产业发展,以文化助力乡村建设,以青春之我,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书写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