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员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与实践锻炼要求,8月13日至14日,基础软件实验室研究生党支部十余名成员在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玄跻峰、党支部书记徐海燕带领下赴革命老区宜昌,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革命精神”主题党日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实地探访三峡工程、宜昌烈士陵园与宜昌大撤退纪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引导支部党员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切身感受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伟大成就与革命先烈的团结抗战精神,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为推动科技创新和服务国家发展凝聚奋进力量。

探访三峡移民博物馆,感悟家国情怀与奉献精神
实践团首站走进三峡移民博物馆。馆内详实的图文资料、珍贵的历史实物和生动的场景复原,全面展现了百万三峡移民“舍小家、为国家”的伟大奉献。党员同志们在一件件展品前驻足,认真聆听讲解,深刻体会到三峡移民顾全大局的责任担当和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这段波澜壮阔的移民史诗,让大家深刻认识到,任何伟大成就的背后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与牺牲,激励着大家在科研道路上要心怀“国之大者”,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

参访“国之重器”,见证工程伟力与创新精神
随后,实践团来到举世闻名的三峡大坝园区。大家先后登上坛子岭观景台和185平台,从俯瞰全貌到近距离平视,多角度感受雄伟的大坝如巨龙横卧长江的壮丽景象。党员同志们无不为这项“国之重器”的宏伟气势所震撼。之后,实践团还参观了截流纪念园,通过现场的工程实物,深刻回顾那段激动人心的建设历史。



在三峡工程博物馆,支部成员通过模型、影像和历史资料,系统学习了三峡工程的百年梦想与艰辛历程。资料清晰地展现了从1919年孙中山提出开发三峡设想,到1992年全国人大正式批准、1994年全面开工建设,再到1997年实现激动人心的大江截流,并最终于2009年主体工程全面完工的宏伟画卷。这些关键性工程建设,让大家深刻感悟到其中蕴含的科学求是、自主创新的伟大精神。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是靠劳动者的辛勤劳动自力更生创造出来的。”作为计算机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支部成员备受鼓舞,纷纷表示要将这种攻坚克难、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运用到基础软件的研发工作中,为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与斗争精神
次日上午,实践团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宜昌烈士陵园。陵园内松柏苍翠,庄严肃穆。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全体党员整齐列队,肃立默哀并献上鲜花,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随后,大家参观了宜昌革命烈士纪念馆。“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步入庄严肃穆的宜昌革命烈士纪念馆,这句诗词便涌上心头。作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纪念馆以时间为序,通过五个核心单元,系统展示了从党的创立与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直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片英雄土地上的光辉斗争史。馆内共展出历史文物两百余件、珍贵图片355张,详尽地介绍了93位烈士和6位革命人士的英雄事迹,生动叙述了发生在宜昌的19件重大历史事件。在这些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中,一个个英雄的名字熠熠生辉。无论是为国捐躯的抗日名将张自忠,还是在隐蔽战线上屡建奇功的胡敌,他们为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深深地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位党员。通过浏览这些经典照片、历史文献与珍贵实物,先烈们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形象变得鲜活而立体,如同一幅幅有血有肉、感人至深的生动画卷,深深烙印在实践团每一位成员的心中。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必须倍加珍惜,并自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回望宜昌大撤退,体悟同仇敌忾的民族气节
实践团来到宜昌大撤退纪念园,这里记录了抗日战争时期被誉为“中国敦刻尔克”的伟大壮举。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宜昌军民同仇敌忾,在短短40天内将大量工业设备和战略物资抢运至后方,为中国的持久抗战保存了工业命脉。这段历史让党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关头展现出的惊人凝聚力和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大家表示,这种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在今天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征程中,依然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

探寻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实践的最后一站,支部成员参观了宜昌博物馆。从远古的化石到巴楚时期的青铜器,再到近代的历史革命变迁,丰富的馆藏全面展示了宜昌地区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这次文化熏陶,大家对脚下这片土地的历史文脉有了更深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此次为期两天的宜昌主题党日实践活动,是一堂融汇了工程奇迹、革命历史与地方文化的“行走的党课”。支部党员不仅为祖国的强大建设成就感到自豪,更在精神上受到了深刻的洗礼。大家纷纷表示,将把此次实践活动的所思所悟转化为前行的动力,牢记党员的初心与使命,立足科研岗位,勇担时代重任,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行动,投身到基础软件领域的科研攻关中,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